首页>文艺>摄影>热点推荐

40年历程,16万英才,没有围墙的“摄影大学”再立壮志开新局!

时间:2024年12月1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贾岩
耕耘摄影教育“一亩方田”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座谈会现场

  12月12日,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协副主席杨越峦,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陈瑾,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克伟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院长张希红主持。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由中国摄协主办,1984年经中国文联批准成立。原名为中国摄影函授学院,2004年1月改名为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十年来,在中国摄协的领导下,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走出了一条以社会教育为主,辅以品牌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开放办学之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摄影人才,在服务党和国家摄影事业、服务改革开放的时代伟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舸在讲话中对北京摄影函授学院40年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提出四点希望:第一,摄影教育要与新技术融合。既要在课程开发、课程教授、作品展示等层面运用好新技术、新手段,又要鼓励学员在摄影创作中融入科技新观念,进而产生新的摄影叙事体系和展陈方式。第二,摄影教育要加强跨学科合作。要进一步加强摄影与设计、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学科融合,引导学员拓宽创作边界,探索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出跨学科摄影作品和展陈形式。第三,摄影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摄影院校和摄影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摄影人才,提升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第四,学院要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属于民办高校范畴,提升学术水平是打造其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摄影一级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
  郑更生指出,进入新时代,相机、手机等摄影终端加速更新迭代,无人机、AI技术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发达,文化服务模式向个性化、分众化转型,这对摄影教育产品的内容和模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中谋划新思路,开创新格局,创造新成就,是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培育新时代摄影人才;要提升摄影教育产品供给能力,为摄影人和摄影爱好者做好服务工作。
  四十年立德树人,四十年弦歌不辍。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校友代表、教师代表,以及各地区教学单位代表集聚一堂,从不同侧面讲述学院四十年发展历程,共同谋划未来发展。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以社会培训为主,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优质学习机会,为普通人的摄影艺术追求提供了上升路径。自成立以来,先后培养了16万余名学员,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摄影界的中坚力量。 

  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是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第一期学员。他声情并茂地回忆,40年前,他和一些摄影爱好者们苦于没有教材,没有学习机会,在摄影路上“找不到北”。1984年12月得知培训班消息,大家都非常激动,“都报名了,白天我们都骑着‘二八大杠’跑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去抢第一排”。他对年轻的摄影后辈们勉励道:“摄影是学不完的。如果求知需要一辈子,那就一辈子走在求知的道路上,好好学习,天天照相。” 

  杨越峦在1987年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第三期培训,正式踏上了摄影求学之路。杨越峦拍长城近三十年,函授学院的学习让他打开了视野,“不再局限于长城的壮丽风光,而是将镜头对准全国,更将视角深入长城的历史文化肌理,聆听来自时光深处的娓娓诉说,去呈现长城的脆弱与坚韧,去关注当下长城周边百姓火热的生活”。他感言:“摄影让我看到自己的渺小,但又驱使着我去探索历史的秘密和人文的真谛。” 

  中国摄协理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也是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第一期学员。回顾过去20年的经历,他总结为“一个东西(摄影)和两个地方(平遥和武乡)”——“摄影让自己有了目标,而且矢志不渝地走下去。”后来张国田成为函授学院的教师,在教学中分享自己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的经历以及对摄影的认知。在他看来,讲课的经历对他有很大的提升,“因为你每天都在不断地梳理。作为艺术总监,我需要不断前行和思考。”

解海龙、杨越峦、张国田分别发言 

  与时俱进、科学教学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建立了覆盖教材、师资、教学载体的科学教学体系。先后编写六套教材,从摄影基础到进阶、高阶,从摄影理论到创作实践,从行业培训到导师一对一培养;聘请优秀摄影家和高校摄影教师任教,师资力量兼具实践派和学院派优势;教学载体与时俱进,从最初的函授,到1986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学摄影》电视讲座节目,再到2009年第一堂网络直播课,呈现出远程教育与面授相结合、课堂讲授与拍摄实操相结合、总院课程与分院课程相结合的组合模式。 

  “遥想40年前,改革开放进入第六个年头,适逢建国35周年大庆,出于发展的需要,各行各业急需增加大量摄影人才,人民群众也殷切需求摄影文化的繁荣昌盛。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应运而生。招生信息一经发出,报名立即爆棚,第一期学员达3万人。”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资深教授许喜占回忆当年招生盛况,详细介绍了学院在教材设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演变和成绩。作为老教师,许喜占语重心长谈摄影教育:“函授学院的工作既是摄影技艺的培训,也是摄影文化的普及教育,既要使学员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还要提升学员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素养,以我们特有的教育形式完成肩负的使命。”
  “活到老学到老,社会教育是终生的教育。针对摄影爱好者群体开办有计划的、专业的、系统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师、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原主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刘宇从刚参加工作时的一名“社恐”,“教师是最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到如今摄影教学成为退休后工作重心,他认为社会教育应该注重对人的潜力的开发。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去认识和发挥学员的优势。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唐东平和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渊源颇深,他说:“社会教育是我们高校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为高校除了培养专业人才以外,还承担了社会教育的功能。”回顾与摄影教育行业同步成长的40年,一直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唐东平由衷地感到欣喜,“在每一天的成长中,以摄影创作、摄影理论和摄影教育的视角,在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实践的现场、每一次的成果展览中,深切地感悟到了活着的每一寸光阴里的时代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教研室主任林彤对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学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携手共进推动摄影教育发展。他感慨道:“我有幸见证了函授学院发展的重要时刻。作为青年摄影大展的评委、发展人,青年摄影人的作品充满了创意与活力,让我深感摄影艺术后继友人。”提及摄影教育,林彤认为不仅是教人怎么摁快门、调参数那么简单。“摄影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是一种情感表达。摄影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会用通用镜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摄影组组长余宁川分享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开展文物摄影培训的案例。2022年,面对全国博物馆文物摄影师青黄不接的普遍情况,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启动文物摄影专业人才培训项目。三年间培训2000多人,覆盖了全国上千家文博机构,为省市级博物馆培养了新一代的专职文物摄影师。 

许喜占、刘宇、唐东平、林彤、余宁川分别发言

  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全国各地 

  40年来,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和地方摄协合作办学,推动了各地摄影事业的发展。四川省摄协主席贾跃红,山东省摄协主席团委员兼驻会秘书长刘娟,广东省摄协副主席汤东涛,辽宁省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贾峻峰分别从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总结成果与经验。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四川教学点始于1985年,共举办35期培训班,培训8000余人。首创推出面向乡村基层的西部乡村摄影人才培训计划(田野计划3期,免费为乡村定向培训摄影人才30人。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山东教学点于1985年2月建立,培养优秀摄影人才4000余人,多层次的教学形式、前沿的艺术导向、切实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山东摄影教育鲜明的特色,为山东培育出一批杰出的摄影艺术人才。
  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教学点成立于1985年,在全省设置了14个分教学点,培养学员近3万人。近些年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面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将原有的单层次的摄影基础教育向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转变。开设专题课程,如无人机拍摄技术课程等,供学员自由选择。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辽宁教学点于1986年创办,共举办33期培训班,培养学员近万人。近年来积极探索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极大推动了辽宁摄影函授教育的发展。未来将着力扩大班次招生,提升函授教学覆盖广度和深度;创新教学方式,抓好教学研创;重视教学成果转化,组织学员多出作品。 

贾跃红、刘娟、汤东涛、贾峻峰分别发言 

  品牌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落地有声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策划实施了全国青年摄影大展、 “春风计划”—— 全国中小学摄影教师培训班、文化润疆等大型公益项目。学院把优质摄影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切实做到扎根人民、服务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春风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摄影培训班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项目,尤其倾向全国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类课程教师,自2021年5月正式启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免费培训2000名中小学摄影教师或爱好摄影的教师。主力讲师、江苏省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教师李海刚介绍了在常州市大力推动优质摄影资源与学校基础教育结合的实践,分享了“童心看世界”青少年摄影课程开发在美育浸润摄影化实施中取得的成效。

  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入展作者王伟是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发现和培养的优秀青年代表。从2011年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亮相,到青年大展工作坊培训深度指导创作项目,从征稿分类不断灵活开放引领摄影创作方向,到青年摄影论坛激情奔放碰撞出青春和梦想,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为王伟11年的创作经历指明了方向,也见证和助力了更多像王伟这样的青年摄影人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李海刚、王伟分别发言

  不忘来时路,繁花开满途。在对过去的深情回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中,与会者一致认为,摄影事业的繁荣离不开摄影教育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摄影教育的改革创新,新时代当迸发培育英才的勃勃生机,期待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继续秉持专注、敬业、勤勉的态度,砥砺前行,引领摄影人勇立潮头的创作理想,取得熠熠生辉的艺术创造与学科建设的累累硕果。  

  (发言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