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凭借其传统性、大众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征,深受观众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曲艺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向备受社会舆论关注,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尤为凸显。而从网络舆论事件、社会舆论监督角度,透视曲艺界形象塑造和行风建设,无疑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应当看到,网络已成为反映文艺领域社情民意的重要信息源、传播链和发酵场。近年来,经由网络爆出的关于曲艺界的社会舆论事件时有发生。除传统网站外,社交媒体中微博、微信是舆论主阵地,大量自媒体账号成为各方观点的集散地,短视频平台对舆论格局的影响能力也逐渐显现。整体舆论态势呈现出波及面积广、传播速度快、参与人群多、影响程度深、舆论反响大的特点。特别是针对热点话题和知名人物,常常引发网民持续议论,形成一定的舆论围观。不少触及社会公德、触碰法律底线的事件,多次登上热搜,一些话题的阅读量少则过百万、多则上亿,事件进展、当事人态度、行业反应等都是舆论的中心和焦点,各界质疑和担忧的声量较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更值得行业警惕和反思。
综观文娱领域网络舆论事件,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创作表演上,诸如在包袱、砸挂中口无遮拦、恶意调侃,充斥低俗庸俗媚俗内容,涉嫌剽窃抄袭等。二是涉及封建陈规陋习,诸如师徒关系不和乃至反目,行业团体出现无序竞争,同行之间进行打压排挤等。三是陷于“饭圈文化”和网络暴力,诸如圈粉造星,收割流量,恶意炒作,攻击谩骂等。四是关乎行为不端和道德劣迹,诸如私生活丑闻被曝光,发表不当言论引起争议,从事虚假或不良广告代言,以及打法律“擦边球”甚至违法犯罪等。这其中,有些是娱乐界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有些则是曲艺界所特有的。
社会舆论是一面镜子,常常被视作分析和把握事物动态的晴雨表、风向标,对于“现象”有着“本质”上的认识。以上所列这些网络舆论事件所折射出来的,恰是当下曲艺界在为人、做事、修身、从艺等多个维度上存在的瑕疵和问题。首先当属艺术上的浮躁之风。取悦观众、迎合市场,创作随意随性,失去打磨作品的耐心耐力,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提炼和升华,以及与观众的心灵和情感交流。其次为功利思想和速成心态使然。随着演艺行业的市场化和娱乐消费模式的网络化,曲艺艺术也从“撂地”转向“线上”,流量明星模式、“饭圈文化”规则、资本运作力量逐渐在曲艺行当中滋生,一些演艺人员局限在唯流量论、唯金钱论的泥沼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和现象。再次是个别从业者素养不高、自我约束力较弱。随波逐流,拜金攀比,缺乏文化修养和知识积累,对于跌破道德底线、挑战公序良俗、违反法律法规而不自知或无敬畏。
网络舆论事件的曝光,往往导致身处漩涡的涉事者职业受挫、名誉受损,有的演艺道路就此中断,有的付出惨痛的人生代价。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畸形文化与行业乱象,扰乱了艺术事业,伤害了观众情感,侵蚀了社会风气,误导了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既是曲艺界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应有作为,也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正确看待舆论事件,理性回应舆论关切,以诚恳的态度面对、有力的行动担当,同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反躬自省,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加强监管、治理和引领力度,大力倡导激浊扬清、守正创新、履职尽责精神,自觉提高学养素质,保持清醒头脑和理智行为;促进理论评论坚守鲜明立场,秉持正确导向,实事求是发声,客观辩证批评,在全行业和全社会形成更加广泛的舆论共识。
唯有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经久不衰的曲艺精品力作,涌现出更多谨言慎行、博学多才、德艺双馨的曲艺名家新秀,打造良性发展演艺生态,营造风清气正舆论环境,才能让曲艺这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发扬光大。